嘉義縣生態園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嘉義縣生態園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嘉義縣生態園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嘉義縣生態園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嘉義縣環境保護局近年極力推廣環境教育,藉由嘉義縣荷苞嶼生態園區結合定向越野運動,於端午節連假期間安排6/20(六),舉辦親近自然~探索生態定向運動活動,除了可讓前往遊憩之民眾了解其生態濕地外,更能讓民眾親自體驗園區之生態,促使民眾暸解落實於「在地」環境保護之重要性,凡參加前50名民眾,現場提供實用而精美獎品乙份,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預約報名表請於嘉義縣環保局水污染防治科網站查詢下載或洽詢專線05-3620481,可接受現場報名,為維護活動品質將限額50名管制人數。)
http://www.cyepb.gov.tw/water/download.php
嘉義縣生態園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基本資料 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糞箕湖段640地號(141林班地)土地內,本場址於100年4月設置完成,場址用地面積為0.606公頃,實際操作面積0.455公頃,本場處理排水來源為場址旁側排水道之排水(晴天為臨近住戶之生活污水),利用排水道既有溢流堰處引水重力流入場區之沉澱池,經沉澱處理後,流至礫間接觸曝氣氧化槽及污泥沉澱池,處理後再經放流渠道與放流管重力排入排水道之下游端。
◎ 單元流程敘述 本場址採用礫間曝氣法進行水質改善,以設計處理水量270CMD,採重力引水方式,於排水渠道內,設置粗格網撈污機陰井攔截垃圾、樹葉等,在將污水由引水管導水至處理場內,經過沉澱池後進入礫間接觸氧化槽淨化楚理,礫間接觸氧化槽分為兩部分,前端為曝氣區,後端為非曝氣區,淨化後再經由污泥沉澱池沉澱污泥,最後放流至排水渠道放流。
|
◎ 設計理念
由於奮起湖風景區之觀光人口於假日期間平均可達2400人次,奮起湖風景區排水水質污染情形較嚴重者,污排水為奮起湖風景區水質污染之最大原因,考量奮起湖風景區環境因素,特運用自然生態工法進行水質淨化。
◎ 水質改善效益 目前進流處理流量約為150CMD, BOD平均去除率68%、NH3-N平均去除率90.7%、SS平均去除率74.8%
|

嘉義縣生態園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基本資料 於97年10月完工,設置地點為牛稠溪主流台林橋旁之河川灘地,所有權人為大林鎮公所,場址面積為0.84公頃、實際操作面積約為0.49公頃。 ◎ 單元流程敘述 場址設計操作流程為於兩處污排水下游端設置不銹鋼集水桶槽收集污水;另,於地下滲濾第一區及地下第二區配置進流管線及配水管線,以3~4m為間隔與堤防平行安裝,長度分別為121m及75m,利用抽水泵將收集後之污排水抽入滲濾系統中,以配水管方式將污排水流入土壤中,利用入滲、伏流滲濾及側流等機制將污排水散佈於土壤中,藉由過濾、吸附及微生物氧化分解等作用處理污排水,並分別於處理區靠河川邊之土壤底部設置收集管,以不織布包覆,收集經由場址處理過後後之放流水,再以重力方式排入朴子溪。
|
◎ 設計理念 本場址所處理水體為台林橋下游之兩股污排水,污排水1主要為民雄鄉大崎村之生活污水,污排水2則為民雄大崎村附近之事業廢污水,由於此兩股排水之BOD約佔朴子溪牛稠溪橋污染比例之12.8%污染量,因此為改善朴子溪水質效益之重點區域,在考量場址地理位置、地質及淹水等條件後,宜採用簡易、成本較低、較易復原之自然工法整治設計方式,因此,將本場址規劃為一地下滲濾場址。台林橋下游污排水1設計為BOD去除率30 %、NH3-N去除率30 %、SS去除率50 %;台林橋下游污排水2設計為BOD去除率85 %、NH3-N去除率50 %、SS去除率50 %。

|
嘉義縣生態園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基本資料 於96年12月完工,設置地點為大林鎮省道台一線下埤頭橋旁墓地,所有權人為大林鎮公所,場址面積為2.7公頃、溼地處理區面積約為1.5公頃。
◎ 單元流程敘述 採表面流式人工濕地(FWS)設計,操作流程為以管線輸送方式重新截流該股污水,進入場區之進流抽水站後以抽水泵方式引入曝氣區,以曝氣機提升溶氧,再由曝氣區底部之聯通管流入沉澱區,於沉澱區內先去除部分固體物後,經溢流堰溢流出並流入各濕地處理單元內,經濕地處理後之出水經放流渠道流入放流生態區,放流區之出流水採兩個方式設計,一為埋設出流管線重力排入外埤排水,一為埋設異常排放管重力排回中正路下方之雨水下水道再排入三疊溪。放流生態區亦提供曝氣區消泡水及全場區之澆灌使用。
|
◎ 設計理念 由於本場址原為荒草墓地,且鄰近大林鎮省道台1縣旁,車輛往來頻繁,希望使原本之民眾不願停留之墓地能成為附近民眾及外來遊客休憩步之場所,故除了改善河川水質亦能營造親和力之溼地公園為設計目標,其中主要之溼地池採用大林鎮特有植栽蝴蝶蘭為造型,並於溼地池中設置木棧道、生態島,於生態島上設置涼亭、景觀燈、景觀植栽、解說石等設施,提供觀賞之民眾觀賞休憩,同時選用嘉義縣縣樹及縣花(台灣欒樹、玉蘭花)及多種景觀植物,並配合人工濕地之挺水性、浮水性及沉水性植物交叉種植,使其具觀賞及經濟價值,並可達到休閒、教育及生態保育之功能。
◎ 水質改善效益 設計進流處理流量為3,000CMD,計算溼地之停留時間約為4.0 day,BOD去除率61.5%、NH3-N平均去除率50%、SS平均去除率60%。

|
嘉義縣生態園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基本資料 於96年6月設置完成,設置地點為內溪洲排水下游端水門外之河川用地,用地面積約4.0 ha,其中地表漫流區面積為2.1ha,放流溼地區面積為0.7 ha,周邊綠地面積為1.2 ha。
◎ 單元流程敘述 採用地表漫流工法結合人工溼地之串聯方式進行設計,操作流程為以抽水泵及埋設進流管方式,經控制閥門以管線分流將內溪洲排水以噴灑方式進入地表漫流區,使河水在地表上行成薄層流之地表逕流,經植栽之土地處理後,於坡地之末端匯集逕流水後,再經由出水溝渠流入溼地放流生態區處理,最後以重力方式排入八掌溪主流。
|
◎ 設計理念 由於八掌溪流域沿岸可用土地相當受限,因此採用土地取得較易之河川高灘地公地租用方式,進行河川水質改善工作。截取主要以生活污水為主之內溪洲排水之進入地表漫流區處理,避免直接排入八掌溪主流,以達到削減八掌溪流域水質之部分污染量。
◎ 生態效益 漫地流處理單元種植尼羅草,濕地放流生態區種植蘆葦、台灣水龍及香蒲等水生植物,可吸引水鳥、昆蟲等在此棲息。配合地表漫流及放流溼地生態區提昇綠美化功能,提供附近民眾優質之休憩場所,並達到自然生態保育之教育宣導功能。
◎ 水質改善效益 設計進流處理流量為2,100CMD,施灌操作時間為20 hr/d。各項水質去除率目標為BOD去除率61%、NH3-N去除率40%、SS去除率40%。
|
嘉義縣生態園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基本資料 一期園區於94年6月開工,94年12月設置完成;二期園區則於97年10月開工,98年6月設置完成,並於98年6月6日舉辦啟用典禮。園區總用地面積為5.4公頃,濕地處理面積佔2.42公頃。
◎ 單元流程敘述 採表面流式人工濕地(FWS)設計,目前操作流程為以抽水井內之抽水泵抽取荷苞嶼大排排水,經由進流管(分為直接進流及噴水跌落進流兩種進流方式)至沉澱池後,再流經深度約0.6~1.2m之FWS濕地共三池,最後流經放流生態區池,重力排放回荷苞嶼大排。目前利用本溼地之放流水進行垃圾車洗車水使用。
|
◎ 設計理念 以河川水質改善為目標,故在景觀美化方面應以簡單清新並能營造親和力為主要目標,設計上應以柔合化且避免有太過僵硬之處理設備,並配合適當植生之選用,使附近居民願意接近而不排斥,如生態島、木棧道、植草磚步道、生態解說牌及告示牌等,木棧道與植草磚步道構築成人行步道,木棧道將跨越濕地內各處理單元,植草磚步道則供參觀者沿濕地邊行走及觀賞,同時配合選用嘉義縣縣樹及縣花(台灣欒樹、玉蘭花)及多種景觀植物配合人工濕地之挺水性、浮水性及沉水性植物交叉種植,使其具觀賞及經濟價值,並可達到休閒、教育及生態保育之功能。
◎ 生態效益 濕地種植各種型式之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植物(香蒲、台灣水龍、過長沙、雲林莞草及輪傘草等)、沉水性植物(如水蘊草、金魚草等)及浮水性植物(如白花水龍、睡蓮等),另有多種景觀植物,如嘉義縣縣樹及縣花(台灣欒樹、玉蘭花)及台灣樹蘭、杜虹花、大葉黃揚、單子蒲桃、銀葉樹等。溼地池中有大排中多種魚類,如鯽魚、鯉魚(鮘仔)、苦槽仔、琵琶鼠魚等。
◎ 水質改善效益 101年平均進流處理流量為4,324CMD,計算溼地之停留時間為2.67 day,BOD平均去除率32.3%、NH3-N平均去除率59.6%。

|
嘉義縣生態園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基本資料 於93年11月設置完成,設置地點為朴子溪主流介壽橋下堤防南側,場址用地面積為4.41 ha,溼地操作面積為0.6 ha。
◎ 單元流程敘述 採用表面流式人工濕地(FWS)及地下流動式人工濕地(SSF)串聯之方式處理朴子溪河水,流程為抽取朴子溪溪水經FWS上溼地後以生態河道之方式流入SSF溼地,再經生態河道流入景觀溼地,最後流經以卵石舖設之放流溝重力放流至朴子溪。另外,抽水泵除抽取溼地進流水外,另部份水量作為供應蒜頭糖廠生態列車之溪流生態展示區用水。
|
◎ 設計理念 以呈現朴子溪流域內豐富之自然生態資源,並結合嘉義縣地理人文景觀,提供民眾親水空間及人文、生態教育解說場所,進而引導推動民眾參與當地河川維護整治計畫,以達地方特色之維護與發揚。
◎ 生態效益 種植香浦(水蠟燭)、培地茅、玉芙蓉、水金英、輪葉蒲桃、輪傘莎草、浮萍、空心菜、三白草、竹葉菜、狼尾草等。本場址生態相當豐富,不時可看見蜻蜓、蝴蝶、蜜蜂、燕子、白鷺鷥、黃頭鷺及小水鴨等水鳥蹤跡,另亦有民眾於堤岸上之涼亭及橋下SSF溼地旁駐足乘涼。
◎ 水質改善效益 101年平均進流處理流量為1,029CMD,濕地之停留時間約為0.9day,BOD平均去除率35.0%、NH3-N平均去除率67.6%、SS平均去除率83.1% 。

|
嘉義縣生態園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基本資料 於93年1月設置完成,93年2月起開始進行曝氣系統操作維護管理工作,月眉潭橋曝氣系統設置於朴子溪主流月眉潭橋上游800m處,用地面積約761 m2。
◎ 單元流程敘述 曝氣系統利用朴子溪主流河道兩岸設置固定端及操作端基座,做為固定鋼纜及曝氣機維護停放之空間,12台表面曝氣機分為三組,以三條主鋼纜懸吊曝氣機於河面進行曝氣,並利用牽引鋼索、小型吊車及旋轉盤等機組,收放曝氣機於河岸及水面。曝氣系統之操作方式是以水質項目溶氧做為主要控制參數,並依溶氧之實測值決定啟動曝氣機之台數,另曝氣系統除例行性操作外,遇大雨特報或颱風來襲期間應暫停操作,並將曝氣機設備撤離。
◎ 設計理念 曝氣系統以Q75流量做為設計處理水量,約為2.5CMS,設計水質目標為月眉潭橋枯水期水質溶氧達到丁類水體水質標準(DO > 3mg/L );三組12台曝氣機中包括高效螺漿式(7.5Hp 380V 1.0 kgO2/kw.hr)11台,以及螺旋漿葉1台(5Hp 380V 1.0 kgO2/kw.hr)。場址所需面積不大,固定端約19.5m6m,操作端約28m23m,而曝氣傳氧設計水深為1.5m。
◎ 水質改善效益 為明確了解朴子溪曝氣系統對於朴子溪河川改善之效益,以曝氣系統下游800公尺處環保署所設置之月眉潭橋測站枯豐水期歷年平均值統計分析,場址設計時的設計目標為下游水體DO>3 mg/L,曝氣系統尚未設置前二年DO枯豐水期平均值分別為1.6mg/L及4.3mg/L。後續經歷年操作分析,月眉潭測站水質自曝氣系統設置後,其水質溶氧均超出當初設計規劃(溶氧>3.0 mg/L)。

|
|
嘉義縣生態園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基本資料 於95年6月設置完成,設置地點於民雄大排渠道內之民雄工業區污水處理廠放流口上游。
◎ 單元流程敘述 本設施於民雄大排污水廠放流口上游設置截流渠及截流坑,於截流坑設置抽水泵,抽取民雄大排污水直接進入污水廠廠內巴歇爾量水槽後,與廠內污水混合後處理,並獨立裝設流量計,計算每日截取之民雄大排水量。另外,工業區污水廠目前之操作流程為民雄工業區及頭橋工業區污水經欄污柵後進入曝氣沉砂池,在經由初沉池沉澱後進入調勻池及中和池後再進入生物曝氣池進行生物處理,最後進入終沉池處理後放流至民雄大排。
|
◎ 設計理念 民雄大排為朴子溪牛稠溪橋上游之支排水,其污染來源為民雄鄉北斗村覆鼎金之生活污水及民雄工業區之雨水下水道系統,民雄大排水質101年之平均去除率約為 BOD:35.0%、NH3-N:67.6%、SS:83.1%,為朴子溪牛稠溪橋河段重要的污染來源之一。而民雄大排截流系統即是利用現有民雄污水處理廠之餘裕量,進行民雄大排之污水截流處理,民雄污水處理廠原設計處理量為12,000 CMD,現況操作約4,000~5,000 CMD,故仍有足夠的餘裕量,彈性的來截流處理民雄大排污水。
◎ 水質改善效益 截流處理水量1,000 CMD~6,000 CMD,以污水廠處理效率90%計算約可將民雄大排BOD由86mg/L降至18.3mg/L,每天削248 kgBOD~ 497 kgBOD,計算民雄工業區大排去除率為78.7%,朴子溪主流去除率則為41.1%,為朴子溪流域重要之水質改善設施。
|
嘉義縣生態園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